毛远新:10岁到毛主席身边,深得主席喜爱,为何1968年2次挨批?

发布日期:2025-02-04 23:58    点击次数:193

前言

毛远新,年仅10岁时便进入毛主席身边,凭借机敏聪慧和与主席的亲近关系,深得毛主席的喜爱。这个特殊的“红二代”从小便有着不小的历史光环,成为毛家圈子内的一位重要人物。

然而,1968年,毛远新却遭遇了两次严厉的批评,令不少人不解。为何这样一个深得宠爱的人,突然成了批评的对象?他的两次挨批是否与当时的政治局势或毛主席的心情变化有关?毛远新的遭遇,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复杂政治博弈与家族恩怨?

看完信的毛主席,嘴唇哆嗦,眼睛看向茶几上的烟盒,叶子龙见状,赶紧抽出一根给他点上,毛主席没说话,静静吸烟,吸完一根,又吸了一根,才叹息道:“战争嘛,总要有伤亡,谁让他是毛泽东的儿子呢?”。  紧接着,他又补充一句:“这件事儿先不要对思齐讲……新婚不久就失去丈夫,她怎么承受得住呦!”。  毛岸英牺牲时,毛主席已经57岁,白发人送黑发人,心中的苦闷,可想而知,很长一段时间,他的情绪都很低落。  这年夏天,毛主席的弟媳、毛泽民的遗孀朱旦华来北京参加全国妇联会议,恰巧儿子毛远新放暑假,便带着一起去了北京。  朱德夫人康克清见朱旦华又要忙工作,又要看孩子很是劳累,便对她说:“旦华啊,把新远送到他伯伯那里吧。”。  听康阿姨这样说,毛远新高兴地直跳,因为,他已经有2年没见伯伯了。  毛泽民有3个孩子,大儿子只活到了7岁,便因黄疸肝炎夭折,女儿毛远志是第一任妻子王淑兰所生,大革命失败后,王淑兰母女在同志们的掩护下,离开韶山,颠沛流离,讨过饭、当过童养媳,直到1938年,才辗转到达延安。  毛远新是毛泽民与第三任妻子朱旦华所生,1938年2月,毛泽民由延安奔赴苏联治病,到达新疆后,便留在新疆主持工作,这年7月,27岁的浙江姑娘朱旦华,在延安大学毕业后,也奉命进入新疆,担任迪化女中教导主任,在邓发的介绍下,毛泽民与朱旦华相识相爱,并于1940年结为夫妇。  1941年,二人有了爱情结晶,毛泽民喜爱不已,根据毛氏族谱,给孩子取名毛远新。可惜的是,毛远新出生的第二年,新疆军阀盛世才便背叛革命,毛泽民、陈潭秋等人及在新疆的家眷,全部被下狱。  1943年9月,毛泽民等人惨遭杀害,毛远新跟着母亲在狱中艰难求生,一次,看守所所长抓着年仅3岁的毛远新,逼着他说八路军是土匪,他爸爸是土匪,毛远新不说,这所长就用皮带抽打他,狱友们愤怒不已,大骂所长禽兽不如,欺负一个三岁孩子,将毛远新抢了回来。  在狱中,毛新宇跟妈妈度过了4年的铁窗生活,直到1946年,才在组织和张治中的共同努力下,回到延安,这时,朱旦华才知丈夫已经牺牲。  初见大伯的毛远新,对毛主席下巴上的那颗痣很感兴趣,问妈妈:“伯父长的那是个什么东西呀?”,逗得众人哈哈大笑,悲伤之情,也被冲淡不少。  回到延安的朱旦华参加了工作,毛远新则被送到托儿所,胡宗南攻破延安后,毛远新跟着托儿所四处颠簸,直到到达西柏坡,才安稳下来。  1949年开国大典之前,与方志敏的堂弟重新组建家庭的朱旦华,才将毛远新接回身边,毛远新与伯伯分别,再次相见,就是1951年夏天。  毛远新的到来,给毛主席带来了很多慰藉和欢乐,脸上也重新有了笑容,为此,江青曾悄悄跟朱旦华说:“别让孩子回南昌了,留下来,主席情绪会好。”。  而毛远新,也很希望能留在伯伯身边,为此,毛远新甚至答应,去育英学校读书,平日在学校住宿,只有周六日才回来见伯伯,虽然不舍,但为了让主席能过的开心一些,朱旦华将10岁的毛远新留在了主席身边。  从10岁开始,毛远新便一直跟着毛主席,毛主席给他交学费,教他做人的道理,几乎是当亲儿子教育。  1960年,毛远新中学毕业,听说学校要保送他去哈工大,很是开心,跑去向毛主席报喜,毛主席听后,却缓缓道:“升大学嘛,怎么能靠保送?不是自己考上的,不算真本事!”。  虽然很想去哈工大,但听了伯伯的话,毛远新还是决定,凭本事考大学,没想到的是竟然考上了清华大学无线电系。  进入清华后,毛远新还是想去哈工大,于是再次询问伯伯的意见,毛主席闻言,并未反对,而是问毛远新:“人家同意你转学吗?”,于是,毛远新拨通了陈赓的电话,电话那头的陈赓笑呵呵表示,欢迎清华的高材生。  虽是毛主席的侄儿,但毛远新身上毫无傲娇之气,在哈工大严格要求自己,吃苦受累毫无怨言,甚至扫厕所、洗便池这些脏活累活都抢着干,除此之外,毛远新还继承了主席简朴节约的优良品质,衣服破了自己补,头发长了自己理,一个月的消费,仅仅10块钱左右,他艰苦朴素的作风,影响了一大批高干子弟,被誉为“最穷的干部子弟”!  在哈工大,毛远新还遇到了一件终身难忘的事儿,那就是睡在他上铺的陈东平(陈再道之子)偷听敌特电台,信以为真,还想海外特务发出“上山入伙”信件,打算伺机外逃,到台湾那边儿享福,结果东窗事发。  毛主席知道此事儿后,问毛远新:“陈东平是不是睡在你旁边?你与反革命睡在一起还不知道?”。  “陈东平是在家里休学听广播才变坏的!”,毛远新赶紧解释。  闻言,毛主席哼了一声:“听敌人广播就那样相信?……卫立煌这样的人,人家都看不起,难道敌人能看得起他陈东平?”。  此事儿之后,毛远新对自己更加严格。  1964年7月,毛远新回到北京,不久,毛主席安排他下乡参加“四清运动”,并亲自为毛远新改了个名字李实,下乡之后,毛远新工作勤勤恳恳,老百姓称赞他是“贫下中农的贴心人”,却不知,这位李实,是毛主席的亲侄子。  1966年,毛远新毕业,被分配到研制导弹的国防研究所,得到消息的毛远新,去找伯伯报喜,令他没想到的是,毛主席却认为,他还不是一个“合格”的大学生:“没当过农民,没当过工人,也没当过兵,怎么算真正的大学生?”。  听了伯伯的话,毛远新立即申请调工作,被安排到空军第二高炮指挥部当参谋,结果毛主席还不满意,对他说:“你不应该留在城里当官儿,而应该下基层连队当兵!”,于是,毛远新又到了空军某师,跟着部队,毛远新还去了云南,虽栉风沐雨、蚊虫叮咬,但毛远新依旧完成战斗任务……  1966年8月,浩劫开始不久,毛远新被调回了北京,出现在政治舞台,不久,前往哈军工搞斗争,1968年5月,又被调往辽宁工作。  这年,北京、上海、天津、辽宁等地的工人代表团进京,其中,辽宁来的工人们,由毛远新带队,在与工人们接触时,他们说了很多心里话,甚至还出现“红太阳”、“皇上”这样的词,这让毛远新很开心,当晚,便向毛主席汇报了情况。  毛主席听后,却很不开心:“你把主仆关系颠倒了,工人、农民才是真正国家的主人,你、我、我们都是他们的仆人,仆人请主人到家里来,有什么大惊小怪?”。  这是1968年,毛远新第一次“挨批”。  接待工人们不久,毛远新便因病住进了病房,结果这时候,第八届扩大的十二中全会召开,毛远新接到通知,参加会议,结果当他拖着病体到达会场时,却被拦了下来,原因是没有他的名字,这让毛远新很尴尬,又很委屈,一直耿耿于怀。  11月,毛远新病好,准备回辽宁,与伯伯辞行,聊着聊着,就说到了此事儿,见毛远新跟自己抱怨,毛主席很生气:“这点小事儿就受不了了,真没出息……是我把你勾掉了,你还有意见吗?”。  原来,在会议召开的前一夜,周总理将名单拿给毛主席看,见毛远新竟然是“九大”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候选人,主席觉得他不够格,便给勾去了。  伯伯这样说,毛远新还有什么不服气?  这是他在1968年,第二次“挨批”。  回到辽宁的毛远新,勤勤恳恳工作,在5年之后,再次被提议为“十大”代表和候选人,看见毛远新这个名字,毛主席提笔就要勾掉,但被周总理拦了下来,因为当时的毛远新,已是辽宁的主要负责人之一。  虽然如此,但毛主席只让了“半步”,同意让毛远新当“十大”代表,却拒绝了他当中央委员。  1975年9月,毛主席病重,毛远新被调回北京,担任“联络员”,1976年,主席病逝后,毛远新被“隔离保护”10年。  由于种种原因,1986年,他被判刑17年,1989年被保外就医,十余年的牢狱生活,已让他双腿落下残疾,不到50岁,已形如老头。  1993年,刑满之后,毛远新以“李实”这个名字进入上海汽车工业质量检测研究所工作,虽然腿脚不便,但他工作勤勤恳恳,风雨无阻,经常加班加点,轻松通过了多次评审,除了所长和书记,没人知道,他是当过“大官”和坐过“大牢”的人……